第(3/3)页 说到这里,传讯的小兵忍不住有些鄙夷。 早有才名就是想着投降不说,还帮他们这些敌人的忙开城门,带着敌人攻下京城?这种不要脸的事情他们都干不出来。 这时候,传讯的小兵都有些同情闻人或这个皇帝了。 想了一下,闻人奚也没有将人赶回去,而是让人安排好了,“找人将他们统一安排在一个地方去,别让他们乱跑,谁知道是真过来投靠的还是假过来投靠的。” “况且,这些人从前在京城生活互相之间肯定认识,让他们住在一起,也不至于无聊不是。” 站在闻人奚背后的香玉闻言忍不住笑了一下。 “主子,您说得对,可不就是不怕无聊么,互相之间都认识,想来他们一定有很多话题可以聊。” ——那是当然的了! 这种偷偷投靠叛军的事情说来就不好听,那些高门世家最好面子,互相之间见面也只有尴尬的份,当然不会无聊了。 如果不是不合适,香玉简直想要去看看。 而且,她对于自家主子让人将他们安排起来的目的也有一些。 这些都是背叛了皇上的人,此时安排好了,等到事后才可以慢慢算账啊。 农历九月初,秋高气爽,天气晴朗,叛军终于准备攻城了,将整个京城都包围了起来,如今的岁朝也只剩下几座城池没有拿下而已,而一旦京城失手,那几个地方估计也会直接投降。 整个京城如今都人心惶惶的,生怕叛军进了城以后会杀人。 整个京城的富贵人家太多了,很多高门大户,他们才是最害怕的。 还是因为黄家。 之前叛军还没有打过来的时候其实有人建议迁都。 这个建议也不是现在就有的,而是很久之前就有了,只是一直被闻人或拒绝了而已,因为他知道迁都对他没什么好处。 如今京城被包围,想要逃走也有些晚了。 “皇上,为了京城的百姓,还请尽快做决定啊。” 投降吧。 投降说不定还能活下去。 都这会儿了若是不投降,那么肯定要损失不少。 “朕是岁朝的君王,势必要同岁朝共存亡,如何能投降?他日史书上又该如何评价朕?”和从前一样,闻人或再次断然拒绝。 怂恿他投降的人:“……” 你想和岁朝共存亡,但是我们不想! “家主,如果再不决定就来不及了,皇上不愿意投降,想要成全了自己的名声也可以理解,如果可以的话,我相信家主也不会愿意的,只是您总要为家中的子弟着想。” “既然皇上想要成全自己的名声,不想以如此的方式青史留名,不若就成全了他可好?也算是我等岁朝臣子为皇上做的最后一件事情。” “大人,如今已经到了这关头,属下知道您忠于岁朝,但总要为家族想想,若是让叛军误会,日后可怎么是好。” “老爷,我们秦家需要摆出足够的态度来……” 晚上,很多人家的书房都响着如此的交谈。 第二日一早,叛军攻城正式开始,似乎已经失去了斗志,他们受到的阻力不算大,而且攻城到一半,就有人从内部打开了城门,于是叛军队伍就这么几乎没有阻碍地攻进了京城之中。 原本热闹繁华的京城有些沉寂和萧条,家家户户紧紧关着门窗,只从缝隙之中往外张望着,看着那些井然有序地走过街道的叛军,没有人敢露面。 那些朱门大户就更加是关着大门了。 闻人奚骑在马上,身上穿着铠甲,手中拿着一柄□□,就这么走在最前方,直奔皇宫而去。 跟在她身边的晏安公主整个人都有些激动。 时隔多年,她终于再次回到了这里,马上就要见到多年没见的弟弟了,她当然紧张得很。 ……从上辈子算起,她已经十几年没有看到闻人或了。 之前她惦记着,但晏安公主很快就发现她虽然变成了鬼,但是却不能距离闻人奚太远,最多也就十几里地的距离,再多就不行了,这才这些年都没有回来看看牵挂的弟弟。 如今,终于要看到弟弟了。 此时皇宫的议政殿,朝中的大臣大半都来了。 已经到了这个地步,闻人或一直坚持不肯投降,这群人便露出了狰狞的面目。 闻人或正坐在龙椅上看着台阶下的大臣们,脸上的表情冷极了。 而他身旁还有几个人护着他,龙椅前方摆着一张案牍,那是闻人或每日上朝偶尔放东西的地方。 此时那张案牍上方却悬挂着一条打了结的白绫。 因为他不肯投降,这群人准备让他“被”殉国。 “各位爱卿还真是我岁朝的大好臣子。” “皇上,时辰不早了,您请上路吧,若是等到叛军攻进了皇宫,只怕您还不如此时上路得好。” 站在最前方的吏部尚书秦端拱了拱手催促道。 “您与岁朝共存亡,您殉国以后,那叛军首领为显仁慈,必然不会对着太后娘娘下手的。” 提到太后,这是威胁。 守在闻人或身旁的人脸上都带着愤怒,不过却还冷静得很,只是安静地护在他周围,确保他的安全。 太后那边自然也有人守着。 闻人或站了起来,伸手拉了拉已经打好结就等着他上路的白绫,然后在众人的目光下……再次坐了回去。 “朕对夺我江山的叛军很有兴趣,总要让朕看看,到底是哪位英雄才好上路,将来到了地下,也能如此和我闻人家的列祖列宗交代。” 大臣们:“……” 正在这时,一个小太监连滚带爬地冲了进来。 “不好了!叛军!叛军打进来了!” 第(3/3)页